但為了破解李浮光的身世之謎,我們只能暫時把這段故事當成真的,繼續往下看。
這其實寫的就是公孫景和道覺和尚的故事。
這一道一僧結伴入世修行,替百姓解決困難,后來云游到一個地方,見這地方人丁稀少,且天黑之后,百姓們皆是閉門不出。
后來二人才得知,這附近山上有一個邪祟,害人不淺,已經殘害了不少百姓,當地百姓對此苦不堪言,卻又無能為力。
二人一聽,自然是不能坐視不理,于是便準備上山去除掉這個禍害,還老百姓一個太平。
結果這二人到了山上,蹲守了幾天幾夜,也沒見到邪祟的影子,當時又正值冬季,兩個人又冷又餓,最后實在餓得受不了了,只能無功而返。
后來他們找到當地的城隍廟,向城隍爺詢問這個邪祟的位置。
城隍爺就告知他們,說陰間跑出來了一只鬼王,這鬼王生前本是大戶人家的千金,怎奈家中遭遇強盜洗劫,一家慘死,此女就化為了厲鬼禍亂鄉里。
后來牛頭馬面親自上陽間來捉拿,將這厲鬼帶到陰間進行審判。
陰間的崔判官念及此鬼可憐,生前又有布施百姓的善行,既有功又有過,不能重判也不能輕易放過,于是便讓此鬼在陰間當個鬼卒,維持陰間的秩序,只要積累到一定的陰德,就準許其去投胎轉世。
而這只厲鬼為了不去罪獄受刑,自然對崔判官的判決言聽計從,盡心盡力地維持陰間秩序。
后來這只厲鬼因為表現良好,又立功無數,抓了不少想逃出陰間的鬼魂,于是從一名鬼卒升職成了鬼王。
鬼王并非是鬼中的王,其實它是陰間的一種職位,它的地位和權利要高于鬼卒,但要低于白無常和牛頭馬面。
可是誰也沒想到,這只厲鬼在七月半鬼門大開的時候,偷偷溜出了陰間,又回到了陽間,找到了害死她全家人的強盜。
這群強盜自然是被滅了,厲鬼滅了這群強盜之后也沒敢返回陰間,就占山為王,為禍一方。
城隍爺向公孫景和道覺告知了這只鬼王的來歷,并且告知其弱點和位置。
公孫景和道覺對這只鬼王有了了解之后,便再次前往山上捉拿。
這一次,兩個人成功了,將那鬼王逼得無路可走。
那鬼王生得也俊俏,身著紅衣,本想用美色誘惑一下,讓公孫景放她一馬。
但公孫景深知這鬼王之狡猾,并不受其誘惑。
就在公孫景要為民除害之際,那道覺卻阻攔了他。
道覺給公孫景出了一個主意,說與其殺死這只鬼王,倒不如將她帶回道觀里面度化。
這鬼王在陰間雖不是什麼了不得的鬼,但在陽間卻令人生畏,如果公孫景能夠度化這只鬼王,宣揚出去,定能贏得百姓對道教的認可,此事要是傳到文宣帝的耳中,說不定就能給道教正名。
第549章 一出慘劇
公孫景急于為道教正名,便聽從了道覺的建議。
他沒有殺那只鬼王,而是將其帶回了道觀之中,以誠心感化,每日念經超度。
就這麼日復一日,公孫景始終沒放棄要感化這只鬼王。
而最終,那只鬼王也真的被公孫景的誠心所打動了。
可沒想到的是,公孫景還沒來得及把這件事宣揚出去,當地的寺廟聽聞了這件事,先公孫景一步,將事實顛倒,捏造道教徒公孫景和鬼王私通茍合的謠言,且這一人一鬼還在道觀里面行茍合之事。
他們甚至沒給公孫景解釋的機會,直接把這件事告訴給了文宣帝。
這文宣帝本來就不待見道教的人,他聽聞這件事之后,勃然大怒,直接下令要鏟除這座道觀里的所有妖道,并且讓寺廟里的人收伏那只鬼王,免得鬼王禍害百姓。
公孫景怎麼都沒想到,他一心想為道教正名,他好不容易才感化了這只鬼王,卻始終沒能為道教正名,反而給他從小長大的道觀帶來了滅頂之災。
當日,道觀里還剩下的一百多名師兄弟,包括收養他的道長,全都慘死在了文宣帝的圣旨之下。
一百多位同門,就這麼死了。
而那些人,偏偏留下了公孫景的命,逼迫公孫景親手手刃鬼王。
公孫景當時心如死灰,但他既然已經感化了鬼王,又怎麼忍心再殺掉鬼王。
他誓死不從,當場放走了鬼王,并且大罵文宣帝黑白不分,殘害無辜,最后不等那些人動手,他自刎當場,也死在了道觀里面。
并且他死前,還大喊了三聲‘道覺’。
他之所以要喊道覺,并非是舍不得手足之情,相反,他是帶著恨意喊出來的。
因為公孫景認為,是道覺出賣了他。
如果不是道覺的出賣,事情不會演變成這樣。
而當時其他的道教徒,因為公孫景這件事,也遭受到了牽連,有一些人為了活命,主動請纓去幫寺廟抓捕那只鬼王。
最終他們確實抓到了鬼王,他們不止抓到了,還繪制罪域圖,將鬼王送進了罪獄。